开云体育官方平台:
十年前,中国商业界的一场电视辩论,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。在那期节目中,两位响当当的实业巨头——曹德旺与宗庆后,就“卖水是否赚钱”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,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,甚至到了面红耳赤的地步。
如今,十载光阴荏苒,回首往事,曹德旺当年那份精准的商业洞察力,仿佛穿越时空,得到了数据最有力的印证。他所言非虚,瓶装水的确是一个利润丰厚的行业,甚至能够说是“暴利”。
时间拨回到2014年,在一档备受瞩目的商业访谈节目上,宗庆后先生刚刚分享了他在青藏高原投资6000万元建造饮料厂的经历。他着重强调了在高海拔地区建厂的艰辛,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昂成本和微薄利润。然而,他话音未落,曹德旺便以其一贯的直率风格,毫不留情地反驳道:“你做矿泉水,简直是赚翻了!成本就仅仅是一个瓶子而已!”
曹德旺的论点尖锐而直接:在西藏这样的地方,发展瓶装水生意是最具盈利潜力的。因为水源地就在那里,取之不尽,最主要的成本仅仅在于将承载清泉的塑料瓶运送至当地。他甚至当场豪气放言:“如果宗总觉得卖水不赚钱,我马上让我的弟弟去西藏发展矿泉水生意!”现场气氛瞬间跌至冰点,宗庆后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。
时隔十年,我们不妨从当下(2025年)的市场角度,再次审视这一曾经的争论。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摆在眼前:一瓶零售价仅为2元的矿泉水,其出厂价高达1元,而总成本却仅仅控制在0.4元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每一瓶水售出,厂家就能净赚0.6元,高达60%的毛利率,无疑是一个惊人的数字。
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饮用水生意,在过去几年里,已连续四年将农夫山泉的创始人钟睒睒推上中国首富的宝座。2024年,农夫山泉的营收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28亿元。
再来看看宗庆后家族的财富轨迹:2009年,其身家为133亿元;2010年,一跃升至490亿元;2012年,更是问鼎中国首富;2013年,家族财富已高达812亿元。即使在娃哈哈整体增长略显乏力的2023年,宗庆后先生依然以950亿元的财富稳居胡润榜的第31位。
当然,宗庆后先生当时的说法并非绝对没道理。当下,包装饮用水市场的竞争确实异常激烈。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占有率,企业要在广告宣传、渠道拓展等方面投入巨额资金。此外,原材料价格的波动、日渐增长的运输成本等因素,也都会对企业的利润空间造成挤压。
尤其是在西藏这样的特殊地区建厂,其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。员工需要支付高额的高原津贴,管理层也需要采取两人轮换的机制,因为长期在高海拔环境下工作,对身体健康确有不可忽视的影响。更何况,娃哈哈从始至终坚持选用食品级原料,其瓶身采用的是环保的聚乙烯塑料,外箱也坚持使用纸箱包装,这些环保理念虽然提升了成本,却也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。
转眼来到2025年,包装饮用水市场的竞争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。1元水的价格的范围已成为行业内的普遍现象。在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上,农夫山泉550ml绿瓶纯净水、怡宝555ml纯净水以及娃哈哈596ml纯净水,其售价分别徘徊在1.12元、1.19元和1.29元。
这场残酷的价格战已逐渐显现出其影响。2025年上半年,农夫山泉的饮用水业务虽然实现了94.43亿元的营收,同比增长10.7%,但与2023年同期(104.42亿元)相比,仍有差距。同时,该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下滑,分部利润率从2022年的39%,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5.44%。
与之相比,怡宝的母公司华润饮料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。上半年,其实现收入62.06亿元,同比大幅度地下跌18.5%;期内利润为8.23亿元,同比更是下降了28.7%。
曹德旺先生之所以能在当年就精准洞察到瓶装水行业的暴利本质,与其自身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。他所经营的汽车玻璃业务,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研发,它的毛利率长期稳定在11%左右。相比之下,矿泉水60%的毛利率,无疑让他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巨大商机。
更重要的是,饮料行业拥有一个独特的“魔法”:只需更换包装,或是稍加创新,便能实现大幅提价。例如,在纯净水中加入少量气泡,改名“苏打水”,其身价便能翻一番。这种操作,在以严谨著称的制造业中,是很难来想象的。
说到底,曹德旺与宗庆后,这两位中国顶级的企业家,他们的观点分歧,其实就是站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。曹德旺看到了单瓶水的利润空间,而宗庆后则更侧重于整体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实际的经营成本。两者皆有其道理,只是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同。
然而,历史的数据和当下的市场表现,都确凿无疑地支持了曹德旺的判断:卖水,确实是一门极其赚钱的生意,甚至能够说是暴利。当然,要在饮用水这个看似“简单”的行业中脱颖而出,还可以立于不败之地,也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和超乎寻常的智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下一篇: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